色彩的直感性最强,通感度也,从设计思维角度对色彩进行演绎应是最细腻、最微妙、最见功力的。 我们能感受与设计的色彩有成千上万种。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基本色再加上黑、白、灰不同属性的组合与搭配使我们的创意与表现无穷。感知色彩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视觉生理,即从生理的角度通过自我调节满足种种平衡。比如:眼睛瞬间感知的“印象色”被认为是客观和准确的,色的美学范畴中讲求用色的单纯与统一,中性灰的环境下对色彩辨析力的大大提高以及所带来的心理安定与和谐感,属性相近的色之间视觉感知的互融,而各种对比较强的色则互为相反方向推移转换等,均是视觉生理的调和与影响的结果。色彩对比强烈、鲜艳、醒目的招贴广告,白底红字的宣传标语,中国传统水墨中“墨分五色”的精细与微妙,网点制版所依据的原理,彩色电视的空混成像等。 更微妙、潜在的有关色的心理感应效应是色彩心理,它是人与色之间的一种互动过程。比如:我们直感到的某种色调可能会由于其自身的组合与搭配或者其个性的属性表现营造出一种色彩氛围,这是色的信息,就像某种共性的感觉如冷暖、软硬、轻重、进退的空间等。这种浅层的知觉是人对生活的记忆与视觉经验积累的结果,并且带有相对性。再进一步思维会直达具象的物,如暖调橙色的朝阳,冷调蓝色的大海,但这时常常会带上明显的个性特征,对外界信息直感的结果必然又会引发人情绪上的体验,如看到红色想到火的人自然体验一种温暖、兴奋的感觉。有生命力的色彩设计是能将人们的情绪积累自然引导到某种情感之中从而达成目的,这一过程谓之情感联想。情感联想是一种深刻、成熟、且又相对稳定的心理体验。设计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怎样有目的地引导受众达到这个层次。 用色的美学在设计中应统领把握四个方面:
平面广告 (1)色的单纯。设计用色的单纯化为首要原则,单纯用色会更韵味悠长,原则上一般用色在2—3种之间。 (2)色的节奏与韵律。节奏是变化中的秩序,韵律为秩序中的变化。魅力的用色可从音乐中感悟,七个音符与七种色彩各自演绎的跳跃与律动在情绪渲染、情感激发与记忆留存等方面,有不少相通互易之处。 (3)色的主从与色调。主次分明反映了自然本质,也成为人们了解、洞悉事物属性的思维秩序,在设计用色中也应有主有从。关键在于设计引导在哪里,主题意旨为何,设计中应依此思路创设画面的色彩主从与基本色调。 (4)色的对比与调和。对比与调和为设计用色的基本原则。设计中可调动对比的因素很多,如色彩明度、色相、彩度三属性,色的面积大小,色的形状与走向等。而实现调和可掌握几点:首先,无彩色间最易调和。像中国传统书法的运笔,水墨画分色等。其次,关注各种色彩在消色环境中的魅力。比如灰色,不少色彩掺灰之后会很有“色”味。另外,处理好色的主从关系与基本色调也是达成调和的基础。 质感:强化内蕴的手段
平面广告 事物多样的结构与组织形式,带给我们不同的知觉感受谓之质感或肌理,主要通过视觉和触觉感知。注重设计元素,特别是主要元素质感的成功再现或创造,对强化主题拓展内涵和揭示本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还可增强吸引力,增加注目性甚至引发戏剧效果。 设计画面表现质感有再现质感与创造质感两种方式。再现质感的手段是摄影,摄影技术可地准确、真实还原被摄对象的质感,甚至高度凝炼精细刻画。创造质感主要指设计中视觉质感的创意与产生。成功的关键在于设计者对设计元素的提炼、概括、想象的能力以及空间转换意识和单元的造型能力等综合的质感素养。手法包括: (1)强化各种对比,明暗、凸凹、走向。比如利用投影与耀斑的色光不稳定性,形与形边缘的交叠与互映,粗细线条渐次交织的排列等。 (2)调动设计因素,形状、色彩、光影。如点、线、面的各种肌理构成法,色彩不同属性间强化对比的效果等。 (3)采用特殊结构形式,如间隙、分割、深度、层次、纵横、疏密、重叠等。 (4)利用错觉、幻觉。如视觉矛盾的幻觉空间,视觉暂留的波动光栅效应,视觉经验的远近错觉。 (5)模拟自然。常用绘画工具的独特肌理印迹,常见绘画手法的不同肌理效果,电脑设计软件模拟材质的感觉等。 (6)不经意中所得。从自然与现实不经意、偶发的“作品”中获取灵感,得到类似破坏性、随意性的肌理感觉有时是很精妙、有趣的,甚至还会有夸张的戏剧效果。 再现与创造质感,无论何种方式,对加深主题的作用主要源于真实性、丰富性与联想性。肌理的美,在于真实,真实的事物更易引发信任与亲和感。肌理表现,可以化单一为丰富。视觉肌理可实现知觉迁移,调动情感联想和强化内蕴。
免责声明: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友情提醒:为保障您的利益,降低您的风险,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